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shù)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lián)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lián)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近日,依據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評審程序,惠州市富民小學與惠州學院附屬學校成功入選2026年廣東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STEM教育項目校培育對象,兩校在STEM教育領域的實踐與規(guī)劃,成為此次入選的重要支撐。
據悉,2026年全省確立11個STEM教育項目區(qū)、35個項目校培育對象。其中,項目校要求積極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理念要求,高度重視STEM教育,具有一定的STEM教育實踐基礎并獲得一定的實踐成果。還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校本教研氛圍濃厚,課程開發(fā)和實施能力較強。
項目區(qū)、項目校建設周期為3年,2025年12月底開始,2028年12月底結束。省教育廳擬安排專項資金對項目區(qū)、項目校予以扶持,地市、縣區(qū)統(tǒng)籌本級資金結合實際對項目區(qū)、項目校予以支持。項目推進過程中,省、市、縣教育部門通過專項培訓、學習交流、調研考察、實地指導等多種方式,對項目區(qū)、項目校進行指導。
惠州市富民小學
多維度構建STEM教育體系,實踐成果顯著
惠州市富民小學創(chuàng)辦近20年來,以“富學民禮,自然有為”為辦學理念,將STEM教育作為核心工作推進,構建“名師引領—課堂實踐—多元規(guī)劃—場室建設—項目助推—資源建設”實施體系。
課程建設上,該校以跨學科融合育素養(yǎng)為核心,開發(fā)《古詩中的科學現(xiàn)象》《課本里的小動物》《客家文化探究》等STEM特色校本課程,形成基礎課程、拓展活動、競賽訓練的三階課程體系,每學期更新1-2個課程模塊并配套編寫校本教材與活動手冊。課堂教學中,該校注重學科融合,如《贈汪倫》教學融合數(shù)學“千尺”換算、歷史唐代踏歌文化、信息技術VR場景還原,延伸至科學探究。

惠州市富民小學開展系列綜合實踐活動。

惠州市富民小學開展跨學科融合課程。
學校與華南師范大學、惠州學院建立合作,為教師發(fā)展提供平臺,還與貴州、新疆、西藏魯朗等地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推廣STEM教育經驗。2023-2025年,該校師生多次在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綜合實踐、科學案例競賽等賽事中獲獎。
惠州學院附屬學校
依托“六翼伴飛”體系推進STEM教育落地
惠州學院附屬學校為2023年9月開辦的惠州市直屬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以“揚豐湖書韻,育未來英才”為辦學理念,構建“豐”字課程體系,衍生“六翼伴飛”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感知翼、啟智翼、創(chuàng)造翼、匯創(chuàng)翼、智創(chuàng)翼、未來翼),實現(xiàn)STEM教育全學段覆蓋。

惠州學院附屬學校每學期開展校園科技節(jié)、跨學科創(chuàng)新實踐等活動。
該校配備有人工智能實驗室、VR虛擬實驗室、創(chuàng)客空間等15類專業(yè)場室,擁有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華龍一號”核電模型等設備和10余類STEM課程套件。學校將STEM理念融入“六翼”模塊,其中“創(chuàng)造翼”開設樂高編程、智能設備設計課程,“智創(chuàng)翼”開展無人機實踐營、VR物理實驗,“未來翼”推進AI產品設計。教學中該校積極推進項目式學習,每學期開展校園科技節(jié)、跨學科創(chuàng)新實踐等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創(chuàng)新成果的平臺。。

惠州學院附屬學校配備有創(chuàng)客空間等15類專業(yè)場室。
同時,學校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廣核、惠州學院等合作,開展科學家進校園、核電科普實驗室、大學生助教等活動,辦學以來,該校學生累計278人次在各級科技類競賽中獲獎,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72項、市級200項。3個學生科創(chuàng)項目獲省級獎項并申請國家專利。
文/圖 惠報全媒體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趙德智 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