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編者按:人民調解,這朵“東方之花”扎根基層沃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
近年來,我市廣大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貫徹實施人民調解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堅持以矛盾糾紛化解為主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深入推進人民調解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為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深化平安惠州和法治惠州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一大批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為發(fā)揮先進典型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激發(fā)廣大人民調解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推進全市人民調解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結合《廣東省司法廳印發(fā)關于推進調解工作高質量發(fā)展2023年重點任務的通知》,根據2023年《惠州市司法局關于推薦評選“最美人民調解組織”“最美人民調解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安排,由市司法局牽頭組織,經組織推薦、資格審查、評選公示、審核審定等環(huán)節(jié),惠州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10個人民調解組織獲“最美人民調解組織”稱號,林郁倩等10名同志獲“最美人民調解員”稱號。本期《普法月刊》將對其中5個“最美人民調解組織”和5名“最美人民調解員”進行集中展示,講述他們?yōu)榫S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作出積極貢獻的動人故事。
01 惠州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創(chuàng)新建立金融糾紛快速批量調解機制
隨著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更新發(fā)展,人民生活中的金融糾紛與日俱增,金融糾紛的化解渠道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為此,惠州首個金融行業(yè)人民調解組織——惠州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金調委”)在惠州市司法局、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城區(qū)司法局的指導下掛牌成立,通過線上調解、現場調解、電話調解等方式,免費幫助市民化解金融糾紛。自成立以來,市金調委有效化解信用卡息費、借記卡賬戶管控、偽卡盜刷賠付、房貸逾期、房貸放款和提前還款時長、銀保產品退費等金融投訴糾紛7000余宗,調處成功率超95%。
市金調委與我市各級人民法院、惠州仲裁委建立了“訴、仲、調”一體化對接機制,實現“法院/仲裁委受理+委托委派+專業(yè)調解+司法確認”的金融糾紛一站式調解服務,充分發(fā)揮了金融糾紛預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截至2023年7月,受理法院、仲裁委等移送的案件555宗,成功調解18宗,司法確認18宗,調解金額達1500萬元。
市金調委創(chuàng)新建立覆蓋銀行業(yè)、保險業(yè)金融糾紛快速批量調解合作機制,與當地10家分行金融機構合作建立試點,簽訂《金融糾紛快速批量調解合作備忘錄》,推動如房貸放款、信用卡還款、銀保產品退費、賬戶管控等量大、同類熱點糾紛化解進入“快車道”。案件調解采用繁簡分流,由市金調委分派專門調解人員逐案分析研判、篩選案件案情、安排統一調解,協調統一的調解時間和地點。對賠付金額較低、適合快速調解的金融糾紛,調解員可根據法律規(guī)定、行業(yè)慣例、雙方意愿等作出書面調解意見促成和解等。
市金調委大力推行網上調解模式,上線運行“惠州金融糾紛調解”小程序,打造金融糾紛調處領域便民數字窗口。小程序具有“咨詢投訴”“申請調解”“典型案例”3大業(yè)務功能,實現市民一鍵式咨詢投訴和一站式調解服務,網上調解通過“中國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網”“廣東訴訟服務網”等平臺開展。
02 惠城區(qū)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
“三清三早三防”筑牢和諧穩(wěn)定防線
自2020年起,惠州市惠城區(qū)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惠城區(qū)司法局和小金口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積極推進人民調解規(guī)范化建設,持續(xù)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優(yōu)化基層法治環(huán)境,切實提升基層依法治理水平。
首先,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網絡。一是構筑調解工作格局。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托小金口公共法律服務站成立調委會并設立調解室;在小金口11個村(社區(qū))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同時在每個村(社區(qū))成立調解小組,以村民代表等為調解信息員。二是加強企事業(yè)單位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在勞動爭議多發(fā)、高發(fā)企業(yè)設立4個調委會,在小金口中學、小金口中心小學均設立了調委會,充分發(fā)揮了人民調解維護穩(wěn)定的作用。
其次,建立專業(yè)化和社會化結合的人民調解隊伍。一是廣泛吸納。積極邀請“五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知識分子、老政法干警)擔任人民調解員,充分發(fā)揮好鄉(xiāng)賢和“五老”的地緣、親緣、人緣優(yōu)勢。二是整合資源。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統一由分管綜治工作的街道領導任主任,司法所所長任副主任,綜治辦、社事中心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協調指導街道人民調解工作和直接參與調處重大的民間糾紛。三是充分發(fā)揮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作用。司法所積極組織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參與化解信訪積案,調處新矛盾糾紛。
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抓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調解工作方法,總結提煉出“三清、三早、三防”工作方法。“三清”是指清楚轄區(qū)矛盾集中產生的重點領域,清楚矛盾多發(fā)的重點類型,清楚轄區(qū)內信訪積案的重點人員。“三早”是指預警在先,苗頭問題早消除;調解在先,矛盾糾紛早處理;回訪在先,出現反復早化解。“三防”是指防止矛盾糾紛進一步激化,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防止釀成群體性事件,有效地指導人民調解組織調處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03 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
8家調解工作室駐點鄉(xiāng)鎮(zhèn)
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4月24日,是由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的全體成員共同參與的調解組織,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立足基層、服務基層二十年,具有豐富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經驗和深厚的法律理論功底。
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的人民調解員主要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助理人員、律師、實習律師等,他們在法律理論知識方面具有較高水平。目前,該調委會共有調解員42人,其中律師12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5人、實習律師4人。人民調解員整體素質高,隊伍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更合理,曾多次為惠陽區(qū)司法和信訪局、惠陽區(qū)人民法院、惠陽區(qū)新圩鎮(zhèn)人民政府、惠陽區(qū)鎮(zhèn)隆鎮(zhèn)人民政府、惠陽區(qū)三和街道辦事處等單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派駐專職人民調解員提供調解服務。另外,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注重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和溝通渠道。
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根本,以“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為宗旨,不斷創(chuàng)新調解工作模式,提高調解效率和質量,設立廖立華·初心調解工作室、李學科·誠心調解工作室、蔡正偉·盡心調解工作室、李新民·恒心調解工作室、葉慧麗·知心調解工作室、陳方權·熱心調解工作室、李振良·匠心調解工作室、曾雪滔·順心調解工作室,工作室駐點在鄉(xiāng)鎮(zhèn),常態(tài)開展調解工作。調解工作室還與“綜治網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送法進企業(yè)”“法律援助進村居”等工作相融合。
2022年以來,該調委會共參與調解各類糾紛321宗,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270宗,調解成功率84%,協議涉及金額8000余萬元,及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04 惠陽區(qū)三和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
念好“防”字訣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惠陽區(qū)三和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三和調委會”)成立于2008年,始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工作重點放在“防”字上,認真摸索研究各類糾紛的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與相關職能部門攜手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到位,抓早抓小抓源頭,對可能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性問題第一時間依法介入調處化解、就地解決,確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作用。
因工作成績突出,三和調委會調解員練劍青于2019年11月創(chuàng)立三和街道首個個人命名的調解工作室,并于2021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2020年以來,三和調委會主持化解了轄區(qū)內90%以上疑難和重大矛盾糾紛,主持了1100余宗案件的調解,涉及勞資糾紛、補償糾紛、經濟糾紛、土地糾紛、山林糾紛、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贍養(yǎng)糾紛、因工死亡糾紛、非因工死亡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征地拆遷糾紛、鄰里糾紛等各類民間糾紛的當事人過萬人次,涉及金額累計逾億元。轄區(qū)矛盾糾紛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98.5%,防范和化解了轄區(qū)內大量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多次成功化解因群體事件造成的越級上訪及鬧訪事件,真正做到把各種安全隱患和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三和調委會在歷年的調解案件中,深知身陷沖突之中或處于沖突邊緣的群眾很焦慮。在每宗矛盾糾紛調處中,三和調委會的調解員都能通過講人情,論社情,用感情、親情、友情對糾紛當事人進行細心疏導,贏得當事人信任。做到“小事不出門,矛盾不上交”,為社會經濟建設的平穩(wěn)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05 惠州市勞動人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建立“調仲訴對接+司法確認”機制,打造多元化糾紛解決新渠道
惠州市勞動人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惠州市勞調委”)于2021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這是廣東省首家專門調解勞資糾紛的公益性人民調解組織。自成立以來,惠州市勞調委成功調解農民工欠薪、工傷賠償、退解雇、變相解除、調崗等各類勞動糾紛案件278宗,涉及勞動者331人,涉及金額累計高達1600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2.2%。
惠州市勞調委與我市各級人民法院、市勞動仲裁委員會建立了“調仲訴對接+司法確認”一體化對接機制,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各自制度優(yōu)勢,在保持原有的人民調解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基礎上,賦予人民調解協議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截至2023年8月,受理法院、勞動仲裁委渠道移送的案件77宗,成功調解69宗。
為切實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惠州市勞調委與惠城區(qū)司法局建立“援調對接”機制,現場提供勞資糾紛調解服務,讓群眾尋求幫助時有點可尋、有點可依,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開創(chuàng)“專人專職”值守的人民調解新局面。自實施以來,共成功調解案件181宗,涉及勞動者226人,涉案金額累計高達1512萬元。
惠州市勞調委協助惠州市人社局開展工傷認定調查取證工作,主動深入企業(yè)開展工傷案件調查服務、宣傳工傷保險政策及預防用工風險,提高用工單位的工傷預防意識,降低勞動糾紛量及職工工傷事故率;葜菔袆谡{委通過現場調查核實,積極收集勞動糾紛信息,主動介入雙方勞動糾紛調處,及時高效化解傷情輕、爭議小的工傷糾紛案件,減少占用訴訟司法資源。推進與相關部門的有效銜接,通過人民調解的介入,按照調解優(yōu)先、能調不訴、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開創(chuàng)多元化解糾紛新格局。截至2023年8月,在工傷調查中,通過人民調解介入解決的糾紛案件有13宗。
01 林郁倩(惠州市醫(y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
調防并重巧解醫(yī)療糾紛矛盾
林郁倩是惠州市醫(y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惠州醫(yī)調委”)主任、廣東醫(yī)調委高級調解員、廣東省法學會衛(wèi)生法學研究會理事、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常年堅守在醫(yī)療糾紛調解工作一線。
惠州醫(yī)調委是目前惠州地區(qū)醫(yī)療糾紛化解的首選途徑,該機構成立10年來,累計接到醫(yī)療糾紛案件超過3000例。林郁倩調解效能突出,成功化解大量矛盾糾紛案件并不斷探索標本兼治的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林郁倩累計接到糾紛案件393例,立案受理322例,成功調解結案317例,結案率99%,調解成功率100%,協議履行率100%,成功處理“醫(yī)鬧”現場案件3例。在成功化解醫(yī)療糾紛的基礎上,繼續(xù)做好“后半篇文章”,以“專業(yè)調解+醫(yī)療風險防范”調防并重的理念,組織醫(yī)療機構召開風險防范培訓54場次,努力幫助醫(yī)院預防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林郁倩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協助醫(yī)療機構共同提升醫(yī)療質量安全管理,降低醫(yī)療風險和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工作成效突出,連續(xù)10年分別被廣東醫(yī)調委評選為“優(yōu)秀調解員”“優(yōu)秀主任”等,2023年被惠州市司法局評選為“最美調解員”。
02 劉金懷(惠州市保險行業(yè)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
換位思考解開群眾“千千結”
調解和化解各類保險矛盾糾紛幾百余宗,調解成功率達98.2%,有效勸阻可能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8起,勸返擬赴省、市上訪5人次……惠州市保險行業(yè)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劉金懷從業(yè)至今,充分發(fā)揮保險及法律專長,成功解開惠州多位群眾“千千結”,在人民群眾中贏得了好口碑,并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2022年4月,一位從事建筑業(yè)的工人,在他人建議下,欲退定多份購買多年的保險,并要求全額退保。在得知無法滿足其訴求時,便通過多渠道多次投訴。劉金懷得知此事后迅速成立調解工作小組,主動調解,成功讓這起長達半年的糾紛化解!皳Q位思考,不因事件大小有抓舍”是劉金懷的調解秘訣。在一次次矛盾糾紛中,劉金懷始終堅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解其燃眉之急,使更多人真正感受到調解的便利。
劉金懷認為,調解的關鍵是法治與群眾自治相互融合,調解員要站到雙方角度,引導雙方消除對立,并通過耐心說服教育,解開彼此心結,最終化干戈為玉帛。
03 廖立華(惠州市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
熟悉法律法規(guī),善用調解技巧
廖立華自2002年起從事法律服務,具有深厚法學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F任惠州市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廣東金卓越(惠陽)律師事務所公共法律事務部部長,惠陽廣播電臺“惠陽法治之聲”主播,惠陽區(qū)《民法典》宣講團宣講員,惠陽區(qū)“法律明白人”講師,2022年被惠陽區(qū)委政法委授任“惠陽區(qū)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2011年至2016年,廖立華以“法制副主任”身份參與基層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2014年起被聘為人民調解員講師,為全區(qū)人民調解員開展法律和人民調解員理論和技能培訓,受到基層人民群眾和調解員的認可;2018年初帶領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建立惠陽區(qū)中心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廖立華受惠陽區(qū)、惠陽各鎮(zhèn)街的邀請參與、主持過無數宗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解,并為各鎮(zhèn)街培養(yǎng)具有法律服務專業(yè)理論知識和豐富基層實踐經驗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協助鎮(zhèn)街基層開展調解工作。
04 羅小東(惠東縣司法和信訪局平山司法所所長)
用情理法“號準脈”“開對方”
惠東縣司法和信訪局平山司法所所長、平山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羅小東多年來扎根基層,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上千宗,調解成功率達99%,受到省、市司法部門的充分肯定,并榮獲“廣東省人民調解能手”“惠州市最美調解員”等榮譽稱號。
扎根基層二十余載,羅小東牢固樹立調解無小事的理念,始終把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衡量成績的唯一標準。在群眾眼中,羅小東就是“定海神針”,他總是能“號準脈”“開對方”,用情、理、法化解群眾之間的矛盾,給雙方當事人一份滿意結果。
某年春節(jié)來臨之際,32位農民工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工資卻遭拖欠,來到當地政府請求予以解決。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羅小東召集工人代表和工頭開展調查和調解。為防止事態(tài)嚴重,羅小東及時安撫農民工情緒,多次與雙方溝通協商,耐心釋法答疑,工頭終于在春節(jié)前將全部工資款19.2萬元交到了農民工手中。羅小東始終堅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原則,靈活運用“搬梯子、潑冷水、解疙瘩”工作方法,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
05 陳智文(博羅縣司法局柏塘鎮(zhèn)司法所負責人)
堅持“三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陳智文是博羅縣司法局柏塘鎮(zhèn)司法所負責人,從事司法行政工作26年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辦事公平公正,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調解工作的首要標準,主持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多宗,調解成功率超99%,挽回當事人經濟損失900多萬元,預防和避免了12起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惡性案件的發(fā)生。
陳智文在調解矛盾糾紛時,除了準確運用法律法規(guī)外,更注重融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調解糾紛過程中,他堅持做到三講(講親情、講友情、講感情)。2021年1月,羅浮山管委會下浪村李某和張某兩個村民在合伙經營餐廳時發(fā)生糾紛決定散伙,但因散伙方式和價格無法談攏,一直沒有解決。陳智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圓滿解決了這起合伙糾紛。多年來,陳智文立足基層,在調解工作中摸爬滾打,探索出“背靠背”、趁熱打鐵、“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等調解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調解效果。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鄧北黔 通訊員余雨植
圖片 由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