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原標題:
平陵竹龍村甘蔗豐收
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11月的龍門,微風輕拂,帶著一絲絲涼意,但在平陵街道竹龍村的甘蔗地里,卻是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近日,記者走進這片郁郁蔥蔥的甘蔗林,只見一排排甘蔗挺拔而立,甘蔗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香甜,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竹龍村甘蔗長勢喜人。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連片的甘蔗地里,種植戶林元蘇正忙碌著。他來自清遠英德,是一位擁有20余年種植經驗的“老把式”。今年是林元蘇首次嘗試在竹龍村種植甘蔗,這也是竹龍村首次大面積種植的甘蔗林。初來乍到,他卻對這里的自然條件贊不絕口!褒堥T的溫度、濕度、土壤都非常適合甘蔗生長。”林元蘇指著眼前這片翠綠的甘蔗林,眼中滿是喜悅和期待。
據悉,林元蘇此次在竹龍村承包了550畝土地用于甘蔗種植,品種主要為黃皮和黑皮兩種。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甘蔗長勢喜人,畝產達到了9噸左右。他告訴記者,目前甘蔗的收購價格能到7毛錢一斤,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甘蔗種植并非易事,需要種植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每隔一段時間,林元蘇就要組織工人進行剝葉、施肥、扶正、捆綁等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名本地村民正穿梭在甘蔗林間,他們有的手持鐮刀,熟練地剝去甘蔗的老葉;有的則揮舞著鐵鍬,為甘蔗施肥松土。生動的勞動畫面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豐收圖景。
竹龍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平華對甘蔗種植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告訴記者,甘蔗種植不僅為村里帶來了可觀的土地租金收入(每畝700元,預計年總收入達40萬元),還為村民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yè)的機會。村民們參與甘蔗種植和管理工作,不僅能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還可以照顧家庭。
近年來,平陵街道積極響應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甘蔗種植項目的成功落地不僅為當地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有力推動了鄉(xiāng)村產業(yè)的轉型升級。
甘蔗的豐收不僅是對種植戶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也是平陵街道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生動實踐的縮影。林元蘇滿懷信心地表示:“明年我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爭取讓更多人品嘗到優(yōu)質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