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lián)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lián)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隨著近些年我市著力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不少鄉(xiāng)間的文物得到活化利用。近日,惠州日報記者從龍門縣獲悉,當?shù)刂幕包c、龍華鎮(zhèn)水坑村清代文筆塔修繕一新,進一步助力龍門文旅融合發(fā)展。
龍門龍華文筆塔修繕一新。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鐘永廉 攝
前祠后閣 始建于清初
明清兩代,廣東重教育、重科舉,各地紛紛建立文昌塔、魁星塔,倡導教育,振興鄉(xiāng)間文風。龍門境內,文筆塔者,以龍華水坑文筆塔尤為著名。
水坑村文筆塔是龍門現(xiàn)存的清代古塔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當時,龍華水坑、繩武李氏族人在當?shù)亟ㄔO文昌祠,后為三層高的文明閣,俗稱“文筆塔”。清乾隆嘉慶年間相繼修葺,道光九年(1829)重修。
鑲嵌文昌祠墻上的碑刻,記載了清嘉慶年間修葺事宜:“文閣者,一鄉(xiāng)之文筆鋒也……閣成人文蔚起,厓峰公即登賢書,繼此學效日隆,斯文林立,一時稱極盛焉!
文筆塔的建立,促進清代龍華李氏人文興起,涌現(xiàn)李步蟾、李柱蘭等名人。
文筆塔為三層樓閣式磚塔,高18.5米,平面六角形,塔前置有二進建筑即文昌祠,塔門額陰刻篆體“文明閣”三字,塔腔屬壁內折上式結構,有木制樓梯和扶手,二三層有窗,可供登塔者眺望,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塔頂置寶瓶狀塔剎,勾勒天際線。2015年2月,該塔列入第六批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活化利用 文筆塔下良風美俗
多年來,龍華水坑古村為人們尋幽訪古、觀賞古村與田園風光的絕佳之地,文筆塔是必到打卡點。文筆塔及其附屬建筑,也成為當?shù)卮迕裆詈陀洃浀囊徊糠。水坑村學童在開學前,要由父母帶著,圍繞文筆塔走一圈,以求學業(yè)進步。這一古老習俗,得到廣泛推介,開筆禮和成人禮的活動在此延續(xù)。另外,水坑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歷經十余年,活動地點就在文筆塔下,不僅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周邊鎮(zhèn)村的觀眾也前來觀看,逐漸成為新民俗。
文筆塔修繕工程在今年完工后,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還有龍門農民畫畫家、攝影藝術愛好者等前來采風。
“水坑文筆塔的寓意是祖先留下來的,想要后代做一個有文化的人!饼埲A鎮(zhèn)水坑村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漢章介紹,在去年之前,文筆塔因年久失修以及雷擊的重創(chuàng),早已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損。這次修繕工程堅持“修舊復舊”的原則,從材料到雕刻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特色風貌,并按照現(xiàn)代建筑要求添加了避雷設施。
如今,文筆塔前的文昌祠辟作禮堂,成為宣講文化禮儀之所,也是村里議事的場所。此外,文筆塔在修繕驗收后,水坑村還把它作為打卡景點,納入到旅游景區(qū)規(guī)劃范圍,讓更多的人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文筆塔,水坑村有一個古建筑群,其中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孟盛李公祠,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祠深三進,硬山頂,封火式山墻,頭二進建筑內繪有山水、花鳥等壁畫,保存尚好,是龍門清代祠堂建筑代表之一。
李漢章表示,對這片古建筑群,村里也想要把它修繕并盤活利用,打造一個旅游景點,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