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在寮田村,每逢年節(jié)或喜慶日,喧天的鑼鼓便會響起來。這鑼鼓聲從遠古走來,曾經激發(fā)著先人們恐嚇野獸、對抗暴力的勇氣,也見證了寮田人如今幸福積極的新生活和澎湃激情。伴隨著鼓聲的,是王賽春堂的梅花拳和舞貔貅,歷經數百年的演化,已成了寮田村最雄武和最富傳統氣息的一道靚麗風景。
寮田舞貔貅雄武剛健,在2016年亮相南國書香節(ji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獨樹一幟的王賽春堂梅花拳
王賽春堂梅花拳的根基和傳承在永漢鎮(zhèn)寮田紅衛(wèi)村小組,是整個粵東地區(qū)獨樹一幟的傳統武術項目。據熟悉村中掌故的寮田村紅衛(wèi)村民小組的王偉雄介紹,寮田王氏十五世祖王亞泰為了保護族人、免受匪患侵凌,曾拜師五臺山的一位高人修習梅花拳。學成之后,王亞泰回鄉(xiāng)將梅花拳傳授給王氏族人。此后,梅花拳在王氏族人中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逐漸融入寮田人的生活和民俗節(jié)慶中。
梅花拳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傳統拳種,其套路和練法與當前流行的武術套路完全不同。王賽春堂的梅花拳有沖拳、角拳、劈拳、掌拳等數種拳法,每一種拳法都需用力打出,氣勢上虎虎生風;梅花拳還配合幾種不同的腳法,踢腳、五尖腳、飛腳,動作干脆迅捷,力道十足。
不同于北方梅花拳的走梅花樁,王賽春堂梅花拳的步法上講究走四方步,且步伐很密。據王賽春堂梅花拳的傳承人介紹,打梅花拳的時候,每出一拳一腳均要大聲吼叫,吼聲越響亮,拳腳也越有力度,即“聲如洪,動如風,直如松”。拳法表演時通常還有鑼、鼓、镲等“伴奏”,當鑼鼓镲的敲打聲、打拳人的吼聲、拳腿的“呼呼”聲匯成熱烈、喜慶和雄健的熱鬧場面時,在場的觀者無不熱血沸騰。
當然,修習王賽春堂的梅花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單純扎中馬步和低馬步的練習就長達一年之久,且修習梅花拳需練形練氣,要融合內外,做到一氣貫通、不散不亂、精氣神合一,因此練拳定要心志堅毅。王賽春堂梅花拳第二十一代的傳承人是紅衛(wèi)村小組瓦屋自然村的王振平,今年已經56歲。據他介紹,目前寮田打梅花拳的王氏族人中,年紀最大的師傅是78歲的王家壽老人,修習梅花拳年紀最小的僅有13歲?芍^前有領頭羊,后有生力軍。
王賽春堂的梅花拳聲名在外,引人注目。2016年5月,寮田村梅花拳代表惠州市參加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會;2017年6月參加在龍門東校場舉辦的龍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2018年11月參加佛山市秋色巡游;2021年4月代表龍門縣參加“惠州市鄉(xiāng)村振興大擂臺”,喜獲二等獎的榮譽。通過參加各地各級別的展演活動,寮田村梅花拳的名號越發(fā)響亮,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王賽春堂的梅花拳曾經一度十分火熱,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逐漸趨于冷寂,改革開放之后再度興旺起來。在2016年4月被列入龍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2月被列入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賽春堂梅花拳是舞貔貅的基礎,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才使得寮田舞貔貅異常精彩。
寮田“戰(zhàn)舞”:王賽春堂貔貅舞
舞貔貅是寮田的傳統習俗,是對低冚等地舞貔貅的繼承和發(fā)揚,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舞貔貅除了“主角”貔貅之外,還有兩個“配角”,即沙和尚和黃猴仔。寮田村的王賽春堂貔貅舞,跟王氏十五世祖王亞泰有關,王亞泰在拜師學得梅花拳的同時還學會了貔貅舞,他從五臺山返回家鄉(xiāng)之后便組成了一支貔貅隊。因時人識貔貅者鮮有,因此王亞泰給貔貅隊取名“王賽春堂獅隊”,這只獅隊的獅頭就是貔貅。
在傳統文化中,貔貅是吉祥的瑞獸,能開運辟邪,給人們帶來歡樂與好運,因此,當地客家人逢年過節(jié)和逢喜事以及建造新房、店鋪開張等,都會延請舞貔貅表演助興,以祈風調雨順、喜樂吉祥。而且傳說中貔貅是龍王第九子,其龍頭、馬身、麟腳,也是剛毅勇猛的瑞獸。王賽春堂的貔貅舞與梅花拳關系密切,舞貔貅的隊員沒有不會打梅花拳的,在寮田,能打梅花拳才有舞貔貅的資格。通常情況下,舞貔貅和打梅花拳是“組合式”的配套演出,一場鑼鼓喧囂、酣暢淋漓的貔貅舞之后,貔貅舞的隊員還會奉上一套虎虎生威的梅花拳助興。
貔貅舞曾經在龍門縣的客家地區(qū)很流行,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貔貅舞最盛行的時候,之后便逐漸衰微了。寮田村紅衛(wèi)村民小組的貔貅舞經龍門縣永漢鎮(zhèn)文化站的挖掘,在數年前重新被撿起,后精心排練,并組織村民組建了一支舞貔貅隊。舞貔貅隊剛開始僅有十來人,后來隊伍逐漸壯大,據王賽春堂舞貔貅的隊長王偉雄介紹,這一代舞貔貅的傳承人名叫王燈佑,舞貔貅隊現共有隊員26人。
如今,凡是王賽春堂梅花拳參演的活動,均能看到王賽春堂貔貅舞的精彩演出。王賽春堂舞貔貅和梅花拳一樣,在2016年4月與梅花拳一起被列入龍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2月被列入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