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今天是專屬于孩子們的節(jié)日。在呵護孩子們幸福成長的路上,除了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在陽光的心態(tài)下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城市里的雙職工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工作方面,陪伴孩子的時候明顯減少,有一些父母雖然下班后陪在孩子身邊,卻不懂得如何跟孩子互動,拉近心與心的距離,還有一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極少。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兒少科負責人劉月霞提醒,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心理健康不容忽視,父母要從“心”出發(fā),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問題。
長期缺乏父母陪伴 孩子心理問題多多
“忙完工作回來孩子都已經睡著了”是很多雙職工家庭的現狀。在不少雙職工家庭,父母與孩子接觸時間極少,沒有辦法及時發(fā)現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劉月霞表示,一些雙職工家庭的孩子因為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在身心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自卑、孤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劉月霞表示,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得不到認同和支持,就會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愿意陪伴在自己身邊,甚至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和關心,從而產生自卑、自責心理。此外,長期缺乏與父母一起的親子互動和交流,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去交朋友,與人談心,容易感到孤獨,時間長了,他們有事也不會主動找人訴說,給人以不合群、獨來獨往的印象;一些孩子甚至會出現心情差、以前喜歡做的事情現在不想做了、高興不起來等典型抑郁癥狀,以及自我評價降低、無助無望感、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上課集中注意力困難等情況。還有一些長期缺乏父母引導和關愛的孩子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臨床發(fā)現,有部分兒童出現欺負同伴、撒謊、擾亂上課秩序、頂撞老師等沖動行為表現,深究原因,這些孩子故意制造不良行為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爸媽能從忙碌的工作中抽離點時間關心自己。劉月霞提醒,兒童時期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的高發(fā)期,一旦出現這些行為,父母要及時干預和糾正,必要時接受醫(yī)生的專業(yè)治療。
童年的心理陰影 可能影響至成年后
兒童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處于發(fā)展階段,還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缺乏父母陪伴,使他們缺少從父母身上學到解決問題的機會。當父母不在身邊,孩子面對內外部壓力時,就會因為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或無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產生焦慮等情緒。劉月霞表示,臨床中發(fā)現一些孩子出現緊張、手抖、容易出汗、心慌、胸悶、尿頻等軀體癥狀,甚至出現摳指甲、咬指甲等類似強迫癥狀,這其實都是心理問題。
孩子在童年時期引發(fā)的心理問題,往往會給以后的工作、人際交往、戀愛和婚姻等各個方面帶來影響。例如持續(xù)缺乏父母的陪伴,可能會加劇孩子的自我懷疑和自卑情緒,導致他們在成年后的生活中缺乏自信和成就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成年后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比如缺乏共情能力、情緒不穩(wěn),想法極端等。與父母關系生疏,可能會導致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信任和親密關系建立困難,并影響他們成年后處理戀愛和婚姻問題時的能力。沖動行為等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會導致孩子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情緒易激怒、想法極端、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成年后容易導致人格障礙,這不僅影響其自身的生活,還影響整個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父母應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與關愛
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長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為了子女心身健康著想,職場父母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陪伴。劉月霞表示,父母陪伴主要指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有計劃或無計劃地與孩子在一起,并在必要時以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為孩子提供物質或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
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有的家長一邊陪孩子學習,一邊心不在焉盯著手機。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應杜絕這種低質量陪伴,對孩子多一分耐心和細心,關注孩子的內心。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把工作中的壞情緒帶回家,不要讓工作中的壞情緒影響了寶貴的親子時光,更不要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大部分雙職工家庭,孩子白天只能由老人幫忙照顧,這雖暫時性地解決了雙職工家庭沒人帶娃的困境,但不可避免出現隔代育兒的問題和家庭矛盾。建議老人和年輕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分工明確,老人主要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孩子的父母主要負責學習教育和思想疏導。
要特別提醒的是,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一些父母有很強的控制欲,對孩子過于嚴厲,忽視了孩子內心的訴求,這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抑郁、叛逆情緒。建議家長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給孩子營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和天賦。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成長,會讓孩子隨時模仿,不斷向父母靠近,這是一種內在力量的驅動。父母在以身作則的過程中,也能時時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自我調整,從而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相關鏈接
利用碎片時間有效陪伴孩子成長
家庭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雙職工的父母不妨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陪伴孩子。
1、清晨起床時,和孩子比賽誰穿衣服快,或者帶孩子一起做做運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2、早晨和孩子告別時,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和暖心的鼓勵,小小的舉動會讓孩子面對分離不再感到焦慮和不安。
3、吃晚飯時,跟孩子分享自己今天遇到的趣事,也鼓勵孩子講述他一天的生活,注意不要在餐桌上批評孩子。
4、晚飯后,和孩子一起動起來,洗洗碗筷,做做家務,嘗試讓孩子打下手。還可以帶孩子到家附近的公園廣場散散步、玩游戲等等。
5、睡前時間,陪孩子一起把功課完成,時間夠的話,陪孩子一起讀一本有趣的書,一起躺在床上談心,傾聽孩子內心的煩惱。假如晚上要加班無法陪伴孩子,就給孩子打個電話跟他說聲晚安,小小的一聲問候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6、周末時間,盡量帶孩子去逛公園、爬山、打球,感受戶外陽光,不僅能夠增加親子互動,也能開闊孩子的視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劉菁 鄭愿佩